清明節吃什麼?生技阿媽與您共享美食過佳節
清明時節雨紛紛,清明除了掃墓、祭祀祖先外,說到清明節美食,第一個聯想到想必是「潤餅」,那大家知道潤餅的相關知識嗎?生技阿媽想與您分享~潤餅的由來、作法以及如何在家DIY健康吃潤餅!
🈲禁火吃冷食習俗流傳下來
台灣有清明時節吃潤餅的習俗,是源於古代的「寒食節」,官方規定百姓要禁火、禁炊和吃冷食。這種規定傳到台灣,有些地區的民眾養成習慣,接近寒食節的清明期間便衍生出吃潤餅的習俗。
👉(中)南、北部潤餅作法大不同
北部潤餅;內餡多以水煮汆燙方式料理,包含高麗菜、豆芽菜、豆干、紅糟肉,另外撒上蛋酥、花生糖粉,整體口感偏濕潤和清爽。
(中)南部潤餅:內餡部分會先炒過,包含高麗菜、豆芽菜、豆干、香菇、蛋皮,肉類常用五花肉、滷肉或香腸,還會包入油麵、花生糖粉,整體熱量會比北部潤餅高上許多。
兩者相比,選擇北部潤餅,較適合需要積極體重管理和控制血糖的糖友。
✅如何在家DIY也能健康吃潤餅?
1️⃣減少潤餅皮使用量或替換成越式春捲皮,內餡多選用健康食材和汆燙料理
傳統潤餅皮2張就接近1/3碗飯的熱量(約100大卡),因為製作過程容易破,市售為了美觀通常會一次使用2張,加上滿滿的餡料,一捲大約400-500大卡,相當於一個便當的熱量,若是60公斤成年人,至少要慢跑2小時才能消耗掉。因此在家製作時,建議可使用1張餅皮即可,或替換成越式春捲皮2張(40大卡),內餡食材應多選用蔬果、避免加工肉品,並使用汆燙料理以減少油量。
2️⃣油麵替換成蒟蒻麵或冬粉
油麵本身熱量較高,又屬高升糖(GI≥70)食物,再加上潤餅皮還有糖粉,更容易造成血糖波動。而蒟蒻有較多膳食纖維和較低的熱量(每100g僅有5~10大卡),不僅有更Q彈的口感,還能增加飽足感、控制體重和穩定血糖。若覺得蒟蒻不好咀嚼及吞嚥,可以選擇冬粉,冬粉升糖指數(GI<50)也較油麵低,一餐吃1把,約140大卡(2份醣),因為蛋白質較少也很適合腎功能較差的病友喔!
3️⃣豆魚蛋肉類替換
紅糟肉、五花肉、滷肉、香腸皆飽和脂肪酸較多且熱量較高,易引起高血脂相關問題及增加內臟脂肪和心血管疾病風險,另外高脂肪食物也會使得血糖控制不易。替換成雞肉、鮪魚、鮮蝦、瘦豬肉絲(豬里肌肉)這類低脂肪肉類,不僅減少飽和脂肪和熱量外,好的蛋白質有助於肌肉生長。另外可以用蒸蛋皮取代油炸製成的蛋酥來減少熱量喔!
4️⃣適當調味即可
花生粉屬於油脂與堅果種子類,一餐不超過一湯匙,糖粉的甜度可用水果來取代,減少精緻糖使用。
以上是關於清明節佳餚的相關介紹,祝福各位連假享受美味同時吃得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