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飲食6大原則,打造逆轉「腎」方程式!

 

  我們都知道高血糖對腎臟的危害這麼大,一不注意就會演變成慢性腎臟病第三期以上,甚至需要過上洗腎人生,因此正確飲食是控制及逆轉糖尿腎病變的關鍵!第一、二期腎臟病友的重點在於控制血糖,為避免高血糖引起的小血管病變影響腎臟功能,飲食方式其實就和一般糖尿病患以控糖的「均衡飲食」原則一致,但惡化至第三期後~飲食要如何調整呢?以下主要就第三期後控制蛋白質的飲食6大飲食原則,一起打造逆轉腎方程式吧!

 

糖尿腎病變第三期後飲食6大原則:

一、攝取足夠的熱量
  「攝取足夠的熱量」尤其對於三期後的腎臟病友相當重要,熱量攝取不足時,容易造成體內蛋白質分解,會產生更多含氮廢物,增加身體負擔及營養不良。依體重和活動度決定熱量攝取,約為25~35大卡/體重(公斤)/天,如:成年人60公斤,熱量範圍為 1500~2100 大卡,熱量主要來源為全榖雜糧類之低氮(蛋白質)澱粉類食物,如:冬粉、粄條、地瓜、玉米粉、地瓜粉、澄粉、蓮藕粉、西谷米、粉圓、蘿蔔糕等,每餐攝取3~4份。

 

二、控制蛋白攝取量與選擇優質蛋白質
  第三期後~太多的蛋白質和非優質蛋白質攝取,不僅會造成腎臟負擔,還會流失肌肉,因此要學會控制份量及認識優質蛋白質。

▶︎計算身體需要多少蛋白質:第一、二期每日所需的蛋白質是0.8-1克/每公斤體重,第三期前期是0.8克/每公斤體重,第三期中後期~第4期是0.6~0.8克/每公斤體重,第五期是0.6克/每公斤體重。

▶︎認識優質蛋白質食物:

 

三、選擇高纖低鉀與低GI(升糖值)值醣類食物
  因糖尿腎病變需要限制蛋白質攝取,所以會相對提高醣類攝取,以達到每日攝取的熱量。根據慢性腎臟病相關建議,選擇以高纖的全穀類、蔬果的低GI(升糖值)醣類食物為主。當抽血報告血鉀偏高時,就需要選擇低鉀飲食,蔬菜也要川燙過再拌炒,以減少鉀的攝取。低鉀飲食如下:

 

四、選擇低磷食物
  第一、二期腎臟病食物選擇以低GI(升糖值)食物為主,如:五穀飯、燕麥、薏仁等。*第三期後腎功能只剩一半以下,導致食物吸收的磷無法排出,當血磷過高時,會造成噁心、嘔吐、腹瀉、嗜睡甚或癲癇,尤其慢性尿毒症患者需要特別注意,就必須選擇低磷食物。

 

五、攝取好的油脂
  慢性腎臟病需要攝取足夠的油脂,約佔總熱量30%,因為少油反而會造成熱量不足導致營養不良,反而不利血糖穩定。油脂上的選擇,應選擇單元或多元不飽和脂肪為主,如:橄欖油、亞麻籽油、芥花油等,避免飽和脂肪酸攝取,如動物性脂肪:牛油、豬油等,植物性脂肪:椰子油、棕梠油等。

 

六、選擇低鈉食品,減少食用加工食品和湯汁
  當鈉攝取過高時,會導致血壓太高,造成腎功能惡化,因此病友每日攝取不要超過5~6克鹽(約一茶匙)。多選用新鮮的原型食物,以葱、薑、蒜等天然辛香料調味,減少食用加工食品和滷汁、高湯等湯汁,另外也避免使用低鈉鹽,避免造成血鉀升高。

 

藥物和食物要如何搭配? 
  目前關於糖尿腎病變的相關藥物中,磷酸結合劑是需要和食物充分搭配的藥物,從開始用餐到吃完飯(除蔬菜和水果不用),皆須服用磷酸結合劑,當藥物充分與食物混合,吸收效果才會比較好。

  當身體出現警訊時,並不一定會走到洗腎的命運,只要我們將血糖、血壓、血脂控制得好,就可以減少併發症和惡化的速度,保障健康生活品質才是最大的財富。

EVENT CLOSE
已加入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