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後補對蛋白值~才能長肌肉💪

運動後補對蛋白值~才能長肌肉!

  現代人多吃少動的生活型態,導致肌力普遍不足,想要培養肌力,除了多增加肌力運動外,也需多吃蛋白質,蛋白質具有增加新陳代謝、增加肌肉及修復組織的功能,是人體不可或缺的黃金營養素。從食物中攝取蛋白質來源,好處不僅僅是提供優質蛋白質,還有許多微量營養素:維生素和礦物質,都是能幫助肌肉生長合成的良好來源。

  但如果無法從天然食物攝取足夠蛋白質,每餐沒有吃到手掌大小(或掌心)的蛋白質量,就需要額外的蛋白質補充品,高蛋白粉或乳清蛋白,補充一整天攝取蛋白質的不足,方便、便宜,又容易達到蛋白質需要量的方法。所以常會看到健身房內,做肌力訓練的人喝高蛋白粉,是因為健身者每天需要攝取蛋白質量非常高,從日常生活飲食很難達到每公斤體重2公克蛋白質(大約是兩個手掌大小的牛排、16顆雞蛋或1500cc的牛奶)。
 

練得多,補得對!肌肉成長的關鍵:計算蛋白質需求量

  不是補充乳清蛋白,就可以長肌肉,肌力訓練後,肌肉受到破壞,喝高蛋白才可以幫助修復,運動後兩小時內,最能快速吸收。所以,乳清蛋白其實只是幫助你肌肉的建立,增肌還是必須先要破壞我們的肌肉纖維,才有機會增肌成功。記得重點就是足夠阻力(重訓)訓練的人喝高蛋白,才會長肌肉。運動強度若不足,像是只有使用跑步機或踩飛輪一下子,因為肌肉沒有受到破壞,高蛋白喝過多也是代謝掉,不會長肌肉出來。不運動,喝高蛋白,如果蛋白質過量,反而會導致糖質新生,血糖會上升,而囤積脂肪。依照自身運動目標,以碳水:蛋白質=2:1~4:1,才可以創造較佳的能量回補環境,幫助肌肉修復與疲勞恢復。
 

那我每天需要多少量的蛋白質?怎麼計算?

  1. 坐式生活為主的人:0.8-0.85 克 / 每公斤體重。
  2. 一般民眾:1.1-1.2 克 / 每公斤體重。
  3. 70歲以上長者:1.2 克 / 每公斤體重。
  4. 規律運動健身族群:1.4-1.8 克 / 每公斤體重。
  5. 進階運動員:1.8-2.2 克 / 每公斤體重。
     

  高齡者常因為牙口不好、食慾不佳,吃肉塞牙縫、吃魚有魚腥味,使得肉類蛋白質來源攝取過少,活動力也下降,反而容易導致出肌少症的狀況。早餐一杯牛奶,預防肌肉流失、體力下滑,也可搭配低升糖指數食物,像是芝麻粉、麥片和燕麥等,除了增加飽足感,同時也能維持血糖穩定,而且早上空腹食用,吸收效果最好。另外,維生素D可減緩肌肉流失、維持肌肉功能,建議日照10-15分鐘,或攝取富含維生素D之食物如:深海魚類(鮭魚、鯖魚)、蛋類、乳製品等,年長者要增加肌肉量、維持肌肉健康,一定要先以運動打底,應同時進行有氧及肌力/阻力運動,再搭配均衡飲食、攝取足夠蛋白質、足夠維生素D,才能夠預防肌少症的威脅,讓老了也能健步如飛。
 

  所以適合使用蛋白粉的族群:不只是健身族群,也包括高齡長輩,食物蛋白質來源攝取不足的人。除了準備高蛋白粉外,其實牛奶、濃豆漿、茶葉蛋和毛豆,也都是補蛋白質的好選擇。

EVENT CLOSE
已加入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