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最新報導

觀念平台-用二十年做好一件事

2018-10-23

2018年10月22日 04:10 工商時報  佘日新逢甲大學講座教授兼跨領域設計學院院長

 

       參加2018無形資產評價、流通、運營與創新創業實務論壇,被安排在有「生技阿媽」美譽的程伶輝女士之後發表演講,見證一位75歲的「老太太」用二十年的光陰催生台灣生醫新藥的偉大!

 

        程伶輝這個名字在台灣沒有「蔣媽媽」來得響亮,因為她二十年前深受糖尿病之苦,展開了與中興大學毛嘉洪教授的一段創新探索之旅,在技術到位,而業務、法務與法務環境均付諸闕如的困境,並沒有磨耗蔣媽媽為自己與為糖尿病友尋找一條出路的決心。蔣媽媽進駐中興大學育成中心之際,筆者有幸在隔壁辦公室「技術授權中心」擔任主任,一起見證了這一個艱辛的歷程!

 

        2018年6月,遠見天下為蔣媽媽出了一本傳記「二十年做好一件事」,記錄二十年來辛酸與榮耀的點滴。在蔣媽媽詼諧的故事中,讀者透過文字看見了企業家的堅毅不撓!種種困境無法攔阻一位想要帶來改變的企業家,企業家不僅是環境適應家,更是改變的觸媒,但這僅只是一個獨立的個案,抑或台灣的環境能孕育出許許多多帶來改變的卓越企業?這個問題是一個講求創新驅動的經濟體,必須嚴肅反思自身創新創業環境對於交易成本的影響,而不是把優秀的團隊移植到另一個容易成長茁壯的外地,錯失對台灣的貢獻。蔣媽碼把二十年的奮鬥,演繹了一個7P環環相扣的生態系。

 

        產品(Product)是所有故事的起點,在三十多年的全球化浪潮中,產品創新的難度日益加深,因此,始於同理心的設計思考方法論成為席捲全球的方法論,不從市場的現況裡尋覓可能,而是回到使用者經驗與介面的痛點上去觸碰靈感。全球有超過4億人口深受糖尿病所苦,這是個具有龐大商機的市場,問題是有好的藥物可以幫助這些病友嗎?

 

        蔣媽媽在55歲時與毛嘉洪教授的交會,一位潛心研究、發表論文(Paper)的教授使得糖尿病友的需求在科學研究中露出曙光,二十年來的進展證明台灣產業的未來需要建構在科學的根基上,始得保有可持續的競爭力。市場與科技的交會,出現了專利(Patent)保護的需求,行銷全球數十國的成就是在30年前中央標準局老同事吳冠賜所長的協助下,得以順利展開。

 

        蔣媽媽自謙說她自己什麼都不會,但各領域人才(People)願意爭相投效背後所顯示的高超人際技巧,是生技阿媽有容乃大的作風搭建了讓各方豪傑得以施展身手的平台(Platform),共創了加特福生技這個對病友帶來醫治、對社會產生多重貢獻、並為投資人創造可觀收益(Profit)的卓越企業。要不要上市?可能已經過了那個藉由金融市場挹注企業成長的時代,此時再問這個「成功大合照」的白目問題,似乎有點多此一舉了!

 

        當營利考量從創業之始就並非蔣媽媽的初衷,價值與意義(Purpose)這個當今所有營運模式均窮究而鮮得的命題,就成為7P冠冕上最耀眼的一顆鑽石!Purpose對Product的回應,完成了7P循環的完美銜接,值得所有新創事業或創新活動細細地品味。加特福生技若被名列B型企業,亦不為過!

 

        在1997年發表蘋果二號、又在三十年後發表iPhone的Steve Jobs,於2005年史丹佛大學畢業典禮膾炙人口的演說,以謙卑的態度說出了:"You can't connect the dots looking forward; you can only connect them looking backwards."「回顧性意義建構(Retrospective sensemaking)」是21世紀新興的組織理論,反映了時間軸線在快速環境變遷下的徹底翻轉。蔣媽媽創業二十年後,以她的成就讚嘆她的睿智與遠見是不切實際的,但感佩她的積極與堅毅卻是不必懷疑的!

 

        有人說十年磨一劍,蔣媽媽以異於常人的時間尺度實現了一個偉大的夢想,相信她的堅持不是二十年,而是從55歲以後的每一天。蔣媽媽的專注如今得到除了糖尿病的確診之外,更多的醫療潛力;用二十年只做一件事的初衷所綻放的光芒遠遠超過當時所想照亮的黑暗。

 

         此刻,回首去連連看蔣媽媽來時路的艱辛軌跡,未來的路徑似乎可被描繪更加清晰。李錦記集團掌門人李惠中口中「沒有守業,只有不斷創業!」在75歲的蔣媽媽身上,得到再一次印證!

(工商時報)

 

※詳細報導內容,請點選這邊←←